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高温热浪暴露风险评价——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热浪事件作为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其对社会经济和人群健康影响较大,已成为政府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包头市为例,采用2001-2014 年气象和遥感数据,通过人口高温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包头市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人口高温暴露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包头市高温热浪出现在2001、2005、2010 年和2011 年,尤其2010 年出现连续8 d 以上的高温热浪,极端最高温达到40.1 ℃,2005 年出现最高温40.4 ℃,2003、2004 年和2009 年温度较低,高温区分布在工业、住宅和商业区,林地、耕地、园地、公园及广场绿地和水域等地温度普遍较低。(2)人口高温暴露极高和高风险区处于东河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昆都仑区和青山区住宅和商服用地,低风险区分布在青山、昆都仑和九原区工业和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区,无风险区分布在城市绿地覆盖和水域等区域,低、中等风险区面积有所增长,高风险区逐渐转成中等风险区,极高风险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42.
Land cover is the most evident landscape signal to characteriz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status of land use coverage and changes. This study is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nstruction l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rural settlement land) for five historical periods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200 m × 200 m grids on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estimated based on data about city walls, four gates along walls,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factors. Rural settlement land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per capita housing allowan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land is simulat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odern construction land in 1985 with a quantitative-boundarysuitability control method and thorough consideration over connectivity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1) the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Jiangsu Province is estimated at 963.46 km2 in 1820, 1043.46 km2 in 1911, 1672.40 km2 in 1936, 1980.34 km2 in 1952 and 10,687.20 km2 in 1985; and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features the great proclivity to water bodies and main roads and the strong polarization of existent residence.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by applying the trend ver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changes and pattern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ural settlement land and local arable land, and quantitative accuracy test of the reconstructed construction land to actual historical survey maps covering four sample regions in 1936.  相似文献   
343.
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LUCC) on the terrestrial carbon budget,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and CO2-related climatic change a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LUCC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historical carbon emissions. Using regional land cover reconstructions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with a bookkeeping model, we estimated the carbon sink changes caused by historical cropland expansion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There was a dramatic land reclamation of cropland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in Northeast China. Approximately 26% of the natural land was cultivated, and 38% of the grassland and 20% of the forest and shrubland were converted to cropland.(2) The carbon emission induced by cropland expansion between 1683 and 1980 was 1.06–2.55 Pg C, and the estimation from the moderate scenario was 1.45 Pg C.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soil carbon pool was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vegetation carbon pool and comprised more than 2/3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3)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different.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d the largest carbon emissions, and Jilin Province had the second largest emissions.(4) The primary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was forest reclamation(taking 60% of the total emissions in the moderate scenario), the secondary source was grassland cultivation(taking 27%), and the tertiary sources were shrubland and wetland reclamation(taking 13%). Examination on the data accuracy revealed that the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land cover data allowed the carbon budget to be evaluated at the county level and improved the precision of the results. The carbon emission estimation in this study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previous studies because of the improved land use data quality and various types of land use chang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344.
拉萨近半个世纪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杜军  建军  余燕群  杨斌  拉巴 《干旱区地理》2008,31(3):397-402
利用拉萨1952-2005年逐月降水量,≥0.1 mm、1.0 mm、5.0 mm和10.0 mm年降水日数,分析了近半个世纪拉萨年、季降水量及年降水日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拉萨年降水量表现为前30年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17.8 mm/10 a;季降水量除夏季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它各季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以秋季增幅最大;≥0.1 mm、≥1.0 mm和≥5.0 mm年降水日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近25年≥10.0 mm的年降水日数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夏季降水量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则呈逐年代增加趋势,而冬季降水量为负距平.各等级年降水日数20世纪80年代偏少,90年代偏多.年降水量异常偏旱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的初期各出现一次异常偏涝年,70年代从未出现过异常年份.14年振荡周期可能是影响年降水量的主导周期.  相似文献   
345.
工程勘察中激光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地质体的变形、沉降、扭转、位移勘察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经济.简要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探讨了逆向工程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模式,基于激光三维扫描仪器Trimble GS200和三维数据处理软件CATIA,阐述了工程勘察过程中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并通过对处理结果的分析来完成工程勘察的目标.通过对一个实体数据实例的分析和模拟,实现了对实体表面地质数据的全面分析和动态监控.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在河道变形分析、大坝位移与变形监测、飞机跑道路面勘察、桥梁变形监测等工程勘察工作中发挥作用,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46.
中国矿产地质5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从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矿山资源开发工作、地质科学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等4个方面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矿产地质的科技进步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笔者希望我国地质矿产研究者在成矿理论、找矿技术方法和区域性、全球性成矿规律等方面有所突破,并提出了应加强中西部的地质矿产研究、重视新类型矿产的发现和向海洋要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7.
西藏地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胡军  杜军  边多  左慧林  格桑  杨勇 《地理学报》2007,62(9):925-934
利用1971-2005 年西藏10 个站的0.8 m、1.6 m 和3.2 m 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近35 年西藏年、季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 常年份。结果表明:0.8 m 年平均地温在西藏东部的林芝、昌都呈现为下降趋势,其他各站以0.19~0.81 oC/10a 的速率升高;有5 个站的1.6 m 年平均地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 0.20~0.60 oC/10a;3.2 m 年平均地温6 个站均表现为升高趋势,为0.13~0.52 oC/10a,以拉萨升温率最大。在0.8 m 处,① 大部分站点季平均地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西藏西部、南 部以夏季升幅最大,特别是狮泉河达1.61 oC/10a;北部以冬季增温最突出。东部地区四分之三的季平均地温呈降温趋势。② 大部分站点年平均地温呈逐年代升高趋势,而昌都表现为逐年代降低趋势。③ 狮泉河春、夏季平均地温分别在1996 年和1983 年发生了气候突变;拉萨和日喀则年、季平均地温发生的气候突变是从一个相对偏冷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暖期,前者 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后者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而林芝1993 年夏、秋季出现的气候 突变是从一个相对偏暖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冷期。④ 西藏西部年、季平均地温以异常偏高年份居多,且发生在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前5 年;南部年、季平均地温均为异常偏高年份,主要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北部年、季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年均出现在21 世纪前5 年, 异常偏低年份以20 世纪80 年代居多;东部年平均地温以异常偏低年为主。青藏铁路沿线西藏境内测站最大冻土深度以-4.5~-25.4 cm/10a 的速率呈显著减小趋势,安多减幅最大  相似文献   
348.
根据1951-2001年奥地利人口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时空间规律,以及人口变化中的增长区和下降区的区域配置等特征,并建立人口变化模式。研究表明:20世纪后半叶奥地利经历了其他欧盟国所表现出的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各个过程。特别是城市老龄化表现更为突出,据预测推算,到2035年奥地利将会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应用了行政区划的区域方法,而且也依据土地利用的经济性质,在“土地经济生产小区”的基底上,对人口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透视。研究结果显示: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地中的城市区域人口增长幅度最大。沿着捷克和斯洛伐克边界伸展的北部和东北部区域是最严重的人口缺失地区。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地东部的一些早期产业都市及其郊区,乃至更远一些的南部和东南部的老工业区域,目前由于普遍存在着经济的困境,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口的下降。但奥地利未来的总人口趋势将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349.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李耀辉 《中国沙漠》2004,24(5):616-622
简要回顾了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暴研究动态, 概括分析了最近几年沙尘暴研究在地理分布与时间演变特征、形成机理、监测和预警技术, 以及沙尘暴危害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新成果, 以期对以后沙尘暴的更深入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50.
粘弹性准饱和土中球空腔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长节  马晓华 《岩土力学》2005,26(8):1189-1194
从工程实际出发,采用粘弹性两相介质模型,考虑土骨架的粘性以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利用Laplace变换求解了粘弹性准饱和土中球空腔的动力响应问题,得到了变换域内的解析解。借助数值Laplace反变换,数值分析了粘弹性准饱和土中球空腔动力响应的位移、应力及孔压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地下结构动力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模型符合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